旺報【記者賴志昶╱綜合報導】
廣州26、27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上,傳來「天琴計畫」的最新消息。研究團隊指出,目前包括雷射干涉測量、慣性傳感、衛星平台多項關鍵技術進展卓越,接下來將把這些技術帶入地球軌道進行實驗,並預計於2019年底發射「天琴一號」技術驗證試驗衛星。
該會議以「天琴計畫與國際合作」為主題,吸引來自美國、德國、俄羅斯、義大利、澳洲以及大陸中山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、中國科學院系統等20餘所研究機構共40多名國內外專家參與,並就天琴計畫的科學目標、發展路線、國際合作、以及關鍵技術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。
提高社會對天文學興趣
計畫負責人、大陸中科院院士羅俊於會議中提到,以陳嘉言教授為代表的研究團隊,於1970年代為大陸的重力波研究打下基礎,如今經過數十年的努力,總算在重力波探測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性發展,不過目前距離實現重力波探測仍有一些差距。
羅俊指出,天琴計畫是大陸自主提出的原創性太空重力波探測方案,為解決該領域的重大科學議題提出了「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」,並體現了大陸在世界科技創新與發展上,承擔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,具有相當的科學意義與價值。
娛樂城羅俊表示,天琴計畫需要一系列高科技的技術與儀器設備作為基礎,涉及物理學、天文學、太空科學等眾多學科,將推動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術發展,並在建設過程中「沿途下蛋」,催生經濟增長,最重要是能提高社會對天文學的興趣,並引導更多年輕人投身相關領域。
大陸科學院院士蔡榮根報告指出,「天琴計畫」是計畫在10萬公里高度的地球軌道上,部署3顆繞地衛星,組成每邊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陣列,建立起太空重力波探測系統。
蔡榮根表示,目前載荷研究基地、地面模擬裝置、系列試驗衛星等重點設施以及其他基礎研究建設已經正式啟動,預計於2019年底逐步投入使用;此外,「天琴一號」技術驗證試驗衛星計畫4月已通過教育部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組織的評審,計畫於明年第二季就能具備發射條件,並預計於2019年底之前完成發射。
凝聚各國太空科學合作
蔡榮根說,天琴一號將首次為大陸的無拖曳技術、微牛量級的微推進技術、以及雷射測距干涉儀等核心技術展開於地球軌道上的技術實驗。
「天琴是個大計畫,需要國際共同合作。」莫斯科大學教授瓦迪姆•米利科夫指出,太空重力波探測計畫是目前太空科學領域的最大難題,目前全球有能力進行該計畫的,只有歐盟、美國、日本以及中國等少數國家與區域。
瓦迪姆•米利科夫表示,天琴計畫凝聚各國對該領域的展開深度研究,突破許多核心技術的瓶頸,同時還將研究範圍拓展到地球物理、太陽物理等其它學科領域,為國際的太空科學合作起重要作用。
小靈通 天琴計畫
由廣東中山大學研擬的太空重力波探測計畫,於2015年7月正式啟動,預計要20年時間,共耗資150億元人民幣。娛樂城該計畫由在地球軌道上的3顆衛星組成等邊三角形陣列,再以衛星之間的雷射精確測量由重力波造成的距離變化。天琴計畫其中的關鍵技術可用於多項領域,如精確測量地球重力場,能使人類更加了解水、礦產等資源分布。
留言列表